首页 / 综合 / 全国新时代青年先锋王建民:用科技的力量点“草”成金 实现秸秆“大变身”

全国新时代青年先锋王建民:用科技的力量点“草”成金 实现秸秆“大变身”

在滨州市沾化区,有一位青年创业者用科技点“草”成金,将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为可降解的环保餐具,不仅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更让中国绿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他就是2025新时代青年先锋获奖者、山东智沃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民。

烟雾缭绕、火光冲天,一次返乡途中看到的秸秆焚烧景象深深烙印在王建民的脑海中,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思考如何处理这些废弃秸秆,在汲取价值的同时还能杜绝环境污染。“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国外有用麦麸做餐具的案例,于是向领域的专家教授请教,验证秸秆做餐具的可能性,并掌握了初步的生产工艺,但也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王建民说。

2016年,了解到家乡对青年创业的扶持政策后,王建民毅然返乡,带着一腔热血和满脑子的创新点子,踏上了将理论变为现实的创业之路。

在创业初期,王建民几乎将所有积蓄都投入到了研发当中,经常与技术人员一起通宵达旦攻克技术难题,正是这种“钉钉子”精神,让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做企业不能只盯着眼前利益,要看到十年后的市场需求。”王建民说。

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集秸秆收储、纤维提取、秸秆餐具生产、餐具智能设备制造、技术输出为一体的多元化高新技术企业。环保餐具使用可再生的小麦、芦苇、稻草等废弃秸秆为原料,在室外自然状态下45-90天即可完全降解,可达到家庭堆肥标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环保。

创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研发植物基秸秆纤维咖啡胶囊时,王建民和研发团队遇到了难题——设备压力、纤维与金属网之间的平衡系数始终无法匹配,产品在横面和纵面不同程度出现拉裂。经过200多次试验仍未解决,团队决定改装设备。在拆卸液压缸时,连续熬夜4天的王建民主动帮忙更换密封圈。由于体力透支,400多斤的气缸不慎砸在他的脚上。剧痛袭来,但看到同事们专注工作的样子,他没有打扰大家,而是忍痛坚持。

当改造后的设备终于生产出完美的咖啡胶囊时,团队的欢呼声让王建民忘记了疼痛。直到脱掉鞋子,看到一大片鲜血已经凝固,才想起来疼。“这次突破让我们掌握了型腔较小的秸秆纤维产品核心技术,这份喜悦远胜于身体的痛苦。”王建民回忆。

除了技术创新外,王建民还非常注重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和论坛活动,通过产品展示和技术推广,不断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和普及。

在他的主导下,公司先后获得国家专利41项,研发的“干湿压热熔混合成型技术及设备”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使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能耗降低25%,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这些创新成果不仅为企业赢得了市场竞争力,更为推动整个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十年耕耘,硕果累累。王建民荣获齐鲁乡村之星、山东省乡村好青年、山东省轻工行业首席技师、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之星”、“渤海工匠”(滨州市技术技能大师)、滨州工匠等60余项荣誉称号。这些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嘉奖,更是对其带领团队推动秸秆高值化利用、助力乡村振兴的充分肯定。

“作为青年一代,建设好自己的家乡是责任,是义务,更是使命”,这是王建民说得最多,也是一直践行的诺言。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他一直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己任,关联企业每年可直接带动就业40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2万余人,直接利用秸秆资源6万余吨,可创造直接经济价值5.7亿元。

目前王建民先后在滨州市沾化区、济南市莱芜区、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等地建立合作秸秆餐具工厂17家,利用技术输出、工厂复制等形式开展秸秆收储合作,打造背靠背模式,带动更多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就业。

此外,王建民还与多地的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合作,由部分退役军人协助开展秸秆收储工作,形成乡镇布点、定时收储、统一管理的秸秆收储模式。

除企业领导者外,王建民还有多重身份:滨州市沾化区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兼副秘书长、中国包装联合会纸浆模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绿色包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科技专家库专家、齐鲁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方面,王建民积极引导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投入到行业发展中来。“我们向优秀企业征集培训视频,建立培训素材资料库;组织行业专家到高校兼职上课,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联合高校打造多个产学研基地,在学生培养方面深度合作。”王建民介绍。

为了响应国家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号召,公司积极开展绿色包装产品研发,目前已成功研发出秸秆纤维素全降解胶带,并已投入市场。王建民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领域新技术,不断完善秸秆纤维素胶带的使用性能,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环保的植物基秸秆纤维的高值化、资源化的创新发展之路。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是王建民在秸秆高值化利用的奋斗历程和拼博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代科技匠人和创业者精神境界的缩影。“未来我将继续深耕植物基领域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为家乡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贡献一份赤子之心。”王建民表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gcaijingjie.com/zonghe/8152.html

财经街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