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青岛西海岸新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二休养所笑意融融。长篇小说《青烟》作者、第十三届临沂市“沂蒙文艺奖”文学类一等奖获得者高文前,携手社会各界代表,以一场主题为“致敬老党员,传承沂蒙情”的公益活动,向离退休老党员送上节日的关怀与敬意。活动通过文学赠礼、故事对话、精神传承等形式,架起红色记忆的桥梁。
文学为媒,致敬红色信仰
15时,这次公益活动拉开帷幕。由第二休养所所长程工担任主持,她介绍,此次活动旨在以文学为载体,将沂蒙精神与老党员的革命情怀深度融合。现场汇聚了原青岛市市北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薛泽君,西海岸新区书协名誉主席、书法家、原新区直机关工委副书记陈志向,企业家代表青岛圣得尔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宋温清等嘉宾,以及部分老党员代表。
休养所负责人闫术忠在致辞中动情表示:“七月的党旗如霞似火,老党员们用一生诠释了信仰的力量。今天的活动不仅是一次对老党员的慰问,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强调,《青烟》作为一部以沂蒙精神为内核的文学作品,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鲜活载体。
赠书赠礼:文学与生活的双重关怀
这场公益活动,高文前成为全场焦点。他不仅分享了《青烟》的创作初衷,还向老党员赠送了寓意“健康长寿”的大米和《青烟》精装本。他坦言:“40年的生活积淀,最终凝结成了《青烟》这部作品。它讲述的不仅是沂蒙人与岛城人的情感交融,更是一代人在时代浪潮中坚守信仰、砥砺前行的缩影,作为沂蒙地区第一批走出大山、走进城市务工的农民,跟随老党员的脚步,感受到了祖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我要以一位农民文学创作者的身份,向老党员致敬!”据悉,《青烟》通过荣获多项文学大奖,被誉为“沂蒙精神的时代注解”。
一位参加活动的老党员捧着精装书感慨:“此次公益活动的举办,既是青岛西海岸退役军人干休所贯彻“尊崇军人、关爱老兵”理念的实践,也是通过文学力量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文化创新的重要尝试。”活动现场,许多老党员翻开书页,指着段落与身旁的老党员分享,仿佛重回峥嵘岁月。
对话与传承:红色记忆点亮未来
在互动交流环节,书法家陈志向表示:老党员同志们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立下不朽功勋,你们用热血书写忠诚,用行动诠释信仰。今天的活动,既是对这份奉献精神的崇高礼赞,更是激励年轻一代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现场陈志向挥毫泼墨为这次公益活动助兴,墨香四溢,字里行间透出对老党员的敬仰和对青年一代的期许。一位老党员也表示:在部队时,作为党员没人喊苦,因为心中有一团火,这就是信仰。“这些发言让我深受触动,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我有责任让年轻人读懂‘信仰’的力量。老党员们的讲述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后辈们前行的道路。”高文前表示,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未来的启迪。企业家代表宋温清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要将老党员的精神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这一观点引发共鸣,现场掌声不断。
尾声:星辰永耀,精神长青
活动最后,全体人员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老党员的笑容与《青烟》书页上的烫金标题。高文前引用书中的句子作结:“蒙山不老,沂水长流。那些镌刻在岁月里的足迹,终将化作指引未来的星辰。”这句话,恰为此次活动写下注脚。
从老党员的无私奉献到文学作品中的青烟,从口述历史到青年一代的传承,这场公益活动证明:红色基因从未褪色。正如闫术忠所言:“再次向老党员致敬,唯有将红色记忆融入时代脉搏,方能书写出更壮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