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28种医用耗材集采出炉,国产神经介入企业竞争强劲

28种医用耗材集采出炉,国产神经介入企业竞争强劲

3月19日,河北省药械集采中心下发了《关于公示京津冀“3+N”联盟28种集中带量采购医用耗材拟中选结果的通知》。此次集采中选率仅27%,其中神经介入领域竞争激烈,也因价格降幅超预期受到行业极大关注。

本次集采中标情况较好的国产企业是来自上海临港自贸新片区的心玮医疗。作为上海市首批认定的创新型企业总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其在颅内取栓支架、导引导管远端通路两个产品均A组第一名中标。

近三年,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以心玮医疗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企业正迅速成长,一批创新医疗医药企业和高精尖技术从这里走向市场。此次激烈的集采竞争,显示出神经介入行业的国产替代正在加速,印证了一批自主科技创新医疗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代表国产神经医疗器械在市场中进一步站稳了脚跟。

国产替代加速 神经介入竞争格局改写

过去,神经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基本被外资品牌占据市场。本次集采市场结果显示,国产公司在集采中极具竞争力,与外资公司旗鼓相当。

图片1.png

京津冀3+N28类耗材集采神经介入产品主要中标情况

从外资情况中标来看,颅内支架产品史赛克拟中选;取栓支架美敦力柯惠通过熔断补救中标,强生、史赛克B组出局;竞争激烈的神经介入导引导管,强生、史赛克普通通路产品A组一款产品拟中选;远端通路则强生、美敦力、史赛克均未中选。

在外资巨头垄断背景下,心玮医疗、微创神通、归创通桥等多家国产企业自主研发的不同产品中选,同时展现出国产神经介入市场正在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我国是全球脑卒中手术的主要市场之一,使得神经介入器械为心脑血管高值耗材中增长最快的领域。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2.9亿,神经介入手术量已达35-40万台/年,增速超过30%,按照入院价计,神经介入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00亿元。

图片2.png

数据来源:神经介入面临超两百亿大市场 国产企业蓄势待发——中金

2023年,神经介入领域国产占有率达到25%,神经介入领域国产企业发展迅速,国内主要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建立优势。从管线布局上看,国内各个神经介入企业在出血、缺血、狭窄和通路市场基本都完成了综合覆盖,也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建立了优势,在夯实优势的同时也在延申覆盖更多市场。

神经介入市场的快速发展恰好与国内器械市场开展集采期重叠,产品的集采前生命周期较医改前大幅缩短。虽发展强劲,国产替代后的神经介入企业仍面临严格的市场挑战,在集采中如何利用高值耗材配套使用这一产业特点,全盘布局,提升业绩成为发展的关键。

集采加速行业转型 “高门槛”创新器械迎来机遇

本次集采中,神经介入通路类辅助类产品导引导管降价幅度较大,引发行业普遍关注。

集采降价背后的数据也符合了神经介入产业竞争态势:降价幅度较大的导引导管也是获批门槛较低的产品,国内神经介入通路导管注册证已有117张,而抽吸导管注册证目前只有17张。

该类产品大幅降价,一方面加速了行业告别低质竞争促进国产企业高质量竞争发展另一方面也手术中治疗类产品临床应用腾出空间。通路类产品是介入手术中的必需耗材,其使用频率远比治疗器械高,它的降价将驱动不同产品回归原有适应症,让医生和患者获得更好的手术方案。因此,本次集采中通路类产品降价,将为更多创新治疗器械的应用开山引路,提高手术渗透率,进一步改写行业格局。

图片3.png

神经介入集采情况 数据来源:IQVIA

值得注意的是,神经介入市场虽然集采频次较高,但创新产品并未实现集采全覆盖。国产企业可借助通路产品拉动其全品类市场提升、尤其带动有竞争力的核心治疗产品的应用增长。

此次集采备受关注,形成了国内神经市场竞争的一次转折,标志着神经介入行业中“低门槛”的辅助产品由营销驱动转为成本驱动型,为“高门槛”的治疗产品腾出市场空间,促进产业整体的升级转型,进入以自研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期。

其中,以上海临港自贸新片区的心玮医疗为代表的国产企业竞争势头强劲。由此显示我国医疗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产品竞争力逐步在国家政策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鼓励中演进,这批来自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产品正进一步占据市场、站稳脚跟。

参考资料:

《关于公示京津冀“3+N”联盟28种集中带量采购医用耗材拟中选结果的通知》–河北省药械集采中心;

《28类耗材集采结果公布,强生、史赛克等丢标,百亿市场格局改写》-动脉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gcaijingjie.com/zonghe/548.html

财经街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