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群山环绕的泰顺,并没有城市里的燥热。山风拂面,满身都是清凉的味道。在泰顺1761.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产业动能越发强劲,生态红利持续释放,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一幅美美与共的画卷正徐徐舒展。
放大绿色 永葆本色
假如城市有颜色,“绿色”无疑是泰顺的本色。泰顺居于浙江温州南部,区位独特,山海俱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拥有被誉为“天然生物基因库”和“绿色生态博物馆”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色,是瓯越大地天然的底色,也是泰顺发展的底气和动力。
近几年来,泰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确立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大县”战略目标,走生态之路,做特色文章,兴绿色产业,求民富县强。现已初步走出一条以有机农业、清洁型工业、生态旅游业为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泰顺立足丰富的生态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蓝天、青山、碧水”和“天然大氧吧”的良好生态环境,建成浙南闽北的旅游度假中心和绿色食品基地,成为温州最大的后花园。
锚定低碳 拓宽路径
假如发展有路径,“低碳”无疑是最智慧的那条。将“碳评”纳入环评是温州推进减污降碳协同的举措之一,另一方面,点绿成金,温州还全力推动“碳金融”创新落地。
泰顺县作为我省的生态大县和全国的首批碳汇城市,紧跟中央、省、市步伐,高度重视并积极谋划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并就“零碳”(低碳)试点进行了较为有益和扎实的准备。同时,积极开发项目支撑,强势推进零碳产业布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积极引入低碳环保产业项目,开展西旸光伏小康电站项目、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建成后对保障电力供应、促进新能源消纳、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也将成为泰顺县生态产业布局的标志性项目。并且响应温州市的号召“以碳换钱”、“以碳换贷”让企业尝到了“减排就是效益”的甜头,更加坚定了企业绿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实际上,低碳试点不仅仅是‘花钱搞创建’,它也是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夯实共同富裕基础的有效载体。
聚焦优势 奔向共富
假如幸福有定义,“共富”无疑是最美好的彼岸。“绿色低碳”是“共富”的内涵,也是实现“共富”的有效途径。走进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西旸镇的兴农光伏电站,放眼望去,只见一块块整齐的光伏板占满周边起伏的一座座山头,格外壮观。地处泰顺县中部腹地的西旸镇,一无交通优势,二无资源优势,此前也并无与光伏发电、清洁能源相关的产业基础。但这个“无中生有”的项目却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西旸镇领导干部表示:“我们村总共是200多亩,每亩的征地费是120元,给到我们村里补贴分红是每年2.35万元,给困难的贫困户每年500到800元。”近三年来,光伏电站已累计为全县56个经济薄弱村带去创收。
据了解,“未来之光”光伏共富产业项目的落地将有效实现光能和土地的集约化、立体化综合利用,实现农业绿色、高产、高效发展,是西旸镇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撑项目,对进一步优化地区能源布局、加快西旸镇域乃至全县域产业转型、实现“双碳”目标,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绿色低碳共富工作的本身是细碎零散却又有迹可循,借着扎实推进共富产业中心,低碳未来乡村等一批“碳汇”特色项目建设“东风”,全力带动当地发展,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实现“双碳”目标,绘出“共富美景”,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升级、城乡蝶变、群众有感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之路。(文/叶献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