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海口西海岸,碧海、椰林、沙滩组合成一幅油画。海面上,帆影点点,跳跃着,闪动着。
没有发动机、没有螺旋桨,在浩瀚无垠的海洋上,凭借着人的意志、技能和风帆,感受乘风破浪的自由——这是帆船运动最动人的魅力。
看着这一幕,海南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华陷入回忆。十年前的2012年,他接手海帆赛运营,开启了与海帆赛风雨同舟的日子。
十年间,变化在发生。以前,帆船还是专业运动员涉猎的小众项目,而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开始享受“蓝色日子”。
十年间,有些东西也没有变,比如陈晓华“打造中国第一离岸帆船赛”的初心。
海帆赛
开拓者
1944公里的海岸线,连接起数十个美丽海湾,四季如春的海南岛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静静等待着与国际大帆船赛的第一次相遇。
2010年,首届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启动,这是海南第一次举办大型水上运动项目的比赛。那年,正是海南国际旅游岛成为国家战略的元年。
那时,离岸帆船赛在国内还是“处女地”,海南连停泊码头都没有。为了解决码头问题,海南省体育赛事中心和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想出了一个“土办法”,让大帆船先靠泊在渔船上,然后派小渔船把船员接上岸,这种做法被船员戏称为“把帆船绑在渔船上”。
在2012年运营海帆赛之前,陈晓华有着丰富的大型文化旅游活动组织经验,曾成功运作了2004、2005、2007年3届世界小姐总决赛,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三亚站,2005第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大型活动。
赛是国际赛,船是大帆船。大海在呼唤你,谁又能拒绝它呢?
但一项大型高端国际品牌赛事牵涉部门之多、协调资源之难、服务保障之细是难以想象的。
陈晓华讲述了一个最令他难忘的细节:“2012年海帆赛海口站,由于我们的一些赛事细节和保障还不太专业,在裁判、船队之间也引起了一些抱怨。我到现在想起来也感觉很遗憾,每个人都希望把比赛做到尽善尽美,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出现了问题。虽然后来解决了,但这件事也让我记忆深刻,一直鞭策着我们要做得更好、更专业。”
海帆赛
从“蹒跚学步”到“乘风破浪”,海帆赛经历了坎坷,也收获了成就。
2010年海帆赛扬帆东海岸;2011年挑战西海岸;2012年首次实现全环海南岛;2013年列入世界帆联竞赛日历;2014年国际水手数量和水平创历史之最;2015年首次拥有官方专属赛船,成为海帆赛迈向国际大赛的标志;2016年海帆赛形象广告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震撼登场,航海家郭川担任形象大使;2017年首次在保障船上尝试实时影像资料回传,保障赛事更公平、更安全;2018年八大组别创历届之最;2019年总里程首超1000海里,首次以海口为赛事起终点,首次邀请奥运冠军徐莉佳担任推广大使;2020年首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环不停靠,这是海帆赛进入第二个十年后的一大创举……
现如今,海帆赛已正式收入世界帆联全球竞赛目录,成为世界帆联权威认证的全球帆船系列赛中一项具有重要地位的环岛赛事,并连年获评国家体育总局评选的“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
海帆赛
创新者
这个在2010年诞生的赛事,被业界称为“中国第一离岸帆船赛”。“只有第一,才有市场价值。这是体育行业的特点。”陈晓华说。
从“无名氏”到“业界标杆”,这一切,离不开它的创新基因——
海南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有限公司作为赛事专业运营公司,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国际帆船赛事运作标准的赛事管理运营机制,实现赛事运营管理的标准化和国际化,自2012年起不但实现赛事的成功举办,还为帆船运动及相关产业发展积累了充实的市场基础,2014-2020年累计产生的赛事综合效益超过8.55亿元。
得益于丰富的媒体经验和出色的文体赛事运营能力,陈晓华在组织举办海帆赛的过程中创造了多项第一。在接手比赛之初,帆船运动在中国刚刚起步,参与的人很少,而且比赛都远离陆地,人们很难近距离看到比赛,如何让人们更多的去了解这项运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 陈晓华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然而当时国内没有拍摄帆船运动的拍摄团队。陈晓华说那我们就自己培养,我们早晚要有!就这样,打造拍摄团队就成为赛事一项重要工作,每届比赛前陈晓华都与拍摄团队反复研究拍摄的主题、海上机位、航拍线路的规划、随船摄影师的安全、拍摄器材的保护、图片视频回传等等,制定细致的拍摄计划确保在比赛的几天时间里出色的完成拍摄任务,实现每天都有大量精彩的图片和视频呈现给人们,并且在闭幕颁奖仪式上新鲜呈上比赛回顾纪录片。通过几年的反复打磨,拍摄团队日渐成熟,他们的工作获得巨大成功,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他们的镜头对帆船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入到了帆船运动的行列,而且所有参赛水手都非常期待他们的身影能出现在镜头里,这也是吸引他们参加赛事最重要的理由。如今,这个拍摄团队不仅服务于海帆赛,还服务了国内多的帆船和水上赛事,而且这种做法被很多同类的赛事纷纷学习和借鉴,从而对比赛品牌传播和运动推广都发挥了积极效应。
2017-18克利伯三亚号大使船员合影
2017-18克利伯三亚号随船摄影师明浩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陈晓华在运营2017-18克利伯环球帆船赛三亚号时将这种方式提升了新的台阶。自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创立以来的20多年里首次用镜头全程记录一只船队历时一年,航程长达35000海里的参赛故事,并将最精彩的影像连续不间断的传播给受众,赛后专门制作的全景回顾纪录片《乘风天涯》在帆船界引起了轰动。令人非常欣喜的是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三亚号最终取得年度总冠军,创造了历史!陈晓华也因此被圈内称作中国帆船运动媒体传播第一人。
陈晓华与Ed Dubois合影
在中国帆船圈里,海帆赛是敢于“第一个的吃螃蟹”的——首个设计参赛帆船不间断夜航,国内帆船赛事中首个完成航行安全评估,率先设置赛事官方新闻中心,第一个使用发动机锁闭技术保证竞赛公平公正,使用国际领先的YB铱星定位系统和船队轨迹跟踪,国内帆船赛中首个实现离岸赛3D轨迹直播,邀请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世界殿堂级帆船设计大师Ed Dubois为赛事定制专属赛船RHN-Dubois50作为海帆赛标准比赛用船……
为了提高赛事技术水平,邀请原世界帆联竞赛规则委员会主席伯纳德·邦奴先生担任赛事顾问、赛事总监、技术总监为赛事运营提供专业指导,还着力组建专业执裁队伍:由世界帆联副主席安娜·桑切斯女士担任仲裁主席,与多名国际知名仲裁组成国际级别的仲裁团队,世界帆联竞赛规则委员会成员玛瑞娜女士担任赛事总裁判长,国际级帆船裁判朱新建和康鹏担任赛事裁判长。如今,正是陈晓华的这种坚持,海帆赛已经得到国际帆船界的认可,世界帆船联合会官网发文称赞:海帆赛已经走向世界级帆船赛的舞台!不仅如此,参与海帆赛的国内裁判也由衷感叹:“正是海帆赛为中国帆船裁判创造了难得机会,与世界帆船界的技术专家一起工作,学到了很多东西,提升了国内裁判的专业水平!现在组织竞赛工作信心更足,干劲更大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来自青岛的姜作濡,他从一名帆船爱好者已经成长为国内难得的帆船技术专家,不仅参与将世界帆联制定的《帆船仲裁手册》翻译成中文的工作,还担任了“远东杯”帆船赛的裁判长以及国家帆船队的翻译工作。
在陈晓华眼里“国际化”不仅仅是竞赛组织的“国际化”。“国际化还包括推广的国际化、参赛者国际化,更重要的是要有国际视野以及国际交往与合作,这些元素的构成才能实现帆船运动的国际化。”陈晓华说。
陈晓华与Sail GP创立人之一、首席执行官拉塞尔·库茨爵士(右)合影
正是凭借着过硬的赛事和国际间的交往,中国海南逐渐走进世界帆船运动版图——
世界三大帆船赛事之一、有着“航海界的珠穆朗玛峰”之称的沃尔沃环球帆船赛2012、2015年两次经停三亚;2017年,第四十七届世界青年帆船锦标赛在三亚成功举办,该赛事是世界帆联主办的规模最大的奥运级别年度综合性帆船比赛;2018年初,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海比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经停三亚。该赛季上,三亚号获得全球总冠军,成为首支夺冠的中国船队,书写了中国远洋航海新篇章。
播种者
回想起办赛初衷,陈晓华说,一是借助赛事的影响来推广海南,塑造健康、阳光、时尚的目的地形象;二是依托海南独特的海洋资源,通过发展帆船运动等新业态进一步丰富海南旅游产品体系;三是契合国家战略,从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角度树立起人们对水上运动的向往,以产业化助力海南经济发展。
正如陈晓华所期望的,海帆赛为推动海南体育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海南旅游新业态、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根据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赛事研究室《2019海帆赛综合效益评估报告》数据显示,海帆赛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价值1.3亿元,直接影响人群99.88万人。
如今,海口市国家帆船基地公共码头、三亚半山半岛帆船港、万宁石梅湾国际游艇会和陵水雅居乐清水湾游艇会等现代化港口和码头,撬动着沿岸城市的发展。到2025年,海南省计划建设公共游艇码头23个、泊位14325个。
得益于海帆赛成功举办的示范效应,以及我国帆船运动整体向上的发展趋势,司南杯大帆船赛、富力湾精英帆船赛、更路簿杯国际帆船赛、国际旅游岛帆板大奖赛等本土帆船赛事相继涌现,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岛的帆船赛事体系。
除了在大力发展帆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上赛事发展,近年来海南省帆船运动面向普通观众的普及也稳步前进。万舟乐航、鸿洲、陆客帆船、万航等开展帆船培训、旅游体验的公司相继成立,积极开展帆船进校园、冬令营、夏令营等各类帆船活动,重点面向青少年和岛外游客群体推广帆船运动。每年暑假和寒假,海口三亚等地的帆船训练营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参与到帆船运动中,丰富多样的帆船出海旅游产品也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感受航海文化与帆船运动的独特魅力,帆船运动这一“蓝色生活方式”正在成为时尚。
海帆赛
而随着海南踏上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新征程,进入成熟期的海帆赛也遇上了新机遇。
在陈晓华看来,进一步简化船艇入境手续,允许海南对境外游艇开展临时开放水域审批试点,实施琼港船艇自由行以及一系列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开放政策,将成为海南帆船产业繁荣发展强有力的推手。
“既然海帆赛选择了我们,我们有幸参与到了这项阳光、健康、时尚的运动,就要竭尽所能,让它绽放价值。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陈晓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