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别等血管“堵”住了才直面血脂超标!

别等血管“堵”住了才直面血脂超标!

哈哈哈我高血脂又回来了!

我是高血脂,都市“三高”之一,与我的大哥、二哥(高血压、高血糖)一起,是导致无数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不过,很多人都听过我两位哥哥的威名,会有意识地去量血压,少吃甜食,来防止高血压和高血糖,但是对我却没有那么了解。本人今天就要好好跟你们说说我的威力!

(配图1:都市“三高”兄弟)

头晕、偏瘫、植物人:不要小瞧我的威力!

人的身体在健康的情况下,血液流动是顺畅无阻的,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都能很好地流转和输送到身体各处。但如果患上高血脂,就像房间的水管,长期有杂质不去清理,会引起水管的堵塞。

直接的后果是,血脂含量过高易引起人体的脂代谢紊乱,从而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血管壁下方形成脂质沉积,早期出现内膜增厚,增厚的内膜逐渐形成斑块,会造成动脉血管狭窄,斑块破裂形成血栓。

(配图2:高血脂会导致血管堵塞,形成斑块)

血栓可是我高血脂“为害一方”的利器:它能引发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让人轻则瘫痪、重则死亡。

除此之外,高血脂还能损害人体的各个脏器,引起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周围血管病变、高尿酸血症、眼底出血甚至失明。

那么,这么危险的疾病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这还要感谢你们人类自己啊。下面这几类人,不注重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健康,就像是敞开大门邀请我去它的身体里做客一般。

(配图3:四类高危人群)

第一类人,饮食中油脂含量过高。像是油炸食物、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等)容易引起血脂升高,同时糖分在体内会转化成脂肪,沉积在皮下或者内脏、血液中,爱吃甜食或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也会引起血脂升高。

第二类人,长期吃素,导致B族维生素摄入不足,引起脂代谢紊乱同样会引起血脂升高。因此身材苗条的年轻人如果平时饮食清淡,出现血脂升高,建议查找血脂异常的病因,及时发现身体的隐患。

不爱运动的人。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的久坐导致身体将有害的低密度胆固醇转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约95%,导致血脂升高。

部分有特殊疾病的人,也会因病导致脂代谢发生紊乱,引起高脂血症。以下是常见的原因:

肝脏疾病:脂肪肝、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合成和分解胆固醇的能力下降,导致血脂升高。

部分激素水平异常同样引起血脂代谢的异常,比如甲状腺激素有助于清除多余的胆固醇,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群血脂也会升高,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身体的胆固醇水平,尤其是更年期末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总胆固醇水平均会升高。

部分药物也可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如糖皮质激素、雌激素、 维甲酸、环孢素、抗抑郁药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等。

听完这些,有没有开始害怕?不过告诉你们,知道这些也很难防住我,我可没有那么好对付!

对高血脂的两个认知误区

误区一:没有症状就没事。

事实上,高脂血症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忽略,然而长期的血脂升高对身体的影响危害极大,它是一个慢性进展且不可逆转的进程。因此,在血脂、胆固醇等指标“超标”的早期,就开始进行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对健康至关重要。否则,等待身体出现症状及信号的时候,往往已经是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再进行治疗就很复杂了。

误区二:只有胖子才会高血脂。

很多人误以为,老年人、肥胖人群以及大吃大喝人群的专利,实际上很多身材苗条、饮食清淡的年轻人也会得高脂血症。因为血脂升高的原因不单纯是进食脂肪过多,也可能是脂代谢异常引起。譬如前面提到的几种疾病,再譬如,有些人吃素,导致脂代谢紊乱,同时又爱吃甜食或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这种情况也很可能引起血脂升高。

轻视敌人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扭转这种认知误区就是重视“高血脂”。正确进行体检和筛查十分重要!

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以下四类人群是血脂筛查重点人群:

①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者

②存在多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 )的人群

③有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 55 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岁前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

④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除此之外,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健康人群也应定期进行血脂项目的普遍检查和监测:

年龄< 40岁成年人每 2-5 年进行 1 次血脂检测(包括 TC、 LDL-C、HDL-C 和 TG)

年龄≥ 40 岁成年人每年至少应进行 1 次 血脂检测,至少包括 1 次 Lp(a) 的检测。

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先证者的一级和二级亲属均应进行血脂筛查,增加 FH 的早期检出率。

在检查中,需要重点进行血脂项目的筛查,关注这几个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

(配图4: 高血脂重点筛查人群特征)

哎呀!怎么转眼间,就被你们围追堵截了呢?这些筛查项目真是让本大爷无处藏身!

不过,如果你们人类不能做到下面这种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要求,那么,我可是还会回来的!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基础。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控制体重、适量运动、均衡膳食、戒烟限酒。

(配图5:六种改善高血脂生活方式,赶走高血脂)

①控制体重及增加身体活动,可以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者,推荐采用限制热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等综合管理措施减轻体重并维持体重在理想体重范围,体重指数<24kg/m2; 腰围<90/85cm (男性/女性)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②适量运动:推荐采取有氧、阻抗运动和柔韧性训练等形式,应以有氧运动为主,通过规律的有氧运动(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每周3-5次,每次30-60min),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即活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次/min)=220-年龄。阻抗运动主要是肌力及肌耐力,中等强度,隔天一次,10-15分钟/次,柔韧性训练,拉伸肌肉和韧带,每一个部位拉伸时间15-30秒,逐渐增加到30秒,如可以耐受,可增加到90秒,2-3组/次,>10分钟/天,3-5次/周。

对于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活动前须接受评估,不常进行的运动方式建议从小量开始,鼓励所有成年人达到建议的最低活动量,不能达到标准的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同时减少久坐行为。每次运动训练包括热身期+运动期+放松期,根据心率反应、疲劳程度和症状调节运动方案。特别是未达到当前推荐身体活动水平者,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③减少饮酒,可以降低甘油三酯。

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酒精摄入量(克)= 酒精体积(毫升) × 酒精浓度(%) × 0.8

④戒烟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是心血管病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量越大、时间越长,心血管病发病及死亡风险越高。研究显示,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后冠心病及卒中风险增加20%-30%。戒烟1年后,冠心病患者死亡及再发心脏事件的比率可下降50%,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可降低70%以上。戒烟15年以上,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和从不吸烟者了类似。

⑤应限制油脂摄入总量,每日 20 ~ 25 g。采用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替代饱和脂肪酸(动物油、棕榈油等) 避免摄入反式脂肪(氢化植物油等)

⑥增加水果、 蔬菜、全谷薯类、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每天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应在 300 mg以下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或合并高TC血症患者应该考虑限制胆固醇摄入(<200mg/d)。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说法太复杂,也可以直接按照下面这两种专家制定好的膳食模来执行,他们能够显著降低三高。

第一种:健康膳食模式——DASH膳食

1.摄入足量的蔬菜、水果和低脂奶制品;

2.控制钠、甜点、含糖饮料和红肉的摄入;

3.摄入适量的全谷物、鱼、禽肉和干果类;

4.减少饱和脂肪、胆固醇和反式脂肪含量较多食物的摄入。

(配图6 :DASH膳食模式)

第二种:地中海饮食:

1.适量的鱼、禽类肉、奶制品

2.少量的红酒、甜品

3.橄榄油作为主要的膳食脂肪来源

4.大量的植物性食物(蔬菜、水果谷类、薯类等)

(配图7:地中海饮食模式)

参考文献:[1]王增武,刘静,李建军等.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中国循环杂志,2023,38(03):237-271.(作者:程志英   上海德达医院 全科&体检中心 主治医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财经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gcaijingjie.com/gundong/4236.html

财经街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