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云南省精神病学专业的交流与发展,提高云南省精神病学专业医务人员的临床诊疗水平,由云南省医学会主办,云南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承办的“云南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云南省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学术论坛暨老年精神障碍专题研讨班”(以下简称:云南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6月28日-30日在昆明举办。
全国各地精神病学专家在会上就精神病学科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以及临床经验做专题报告及学术交流。其中,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程宇琪在“老年睡眠障碍专题”中介绍了经颅强交流电刺激技术的技术特点与临床应用。
程宇琪从经颅交流电治疗机制、经颅强交流电技术、经颅交流电临床应用、无创物理治疗发展方向四大方向对经颅强交流电刺激技术进行综合阐述,她表示:“经颅强交流电刺激技术电流强度可达15mA,刺激频率可达77.5Hz,是一种新的临床应用技术。具有刺激强度大,可直接刺激到全脑范围,可现实对迷走神经与小脑的直接刺激及无特殊靶点,适用疾病广泛等特点。”
程宇琪指出,经过Nexalin ADI与TMS颅内电场仿真计算显示,Nexalin ADI经颅强交流电更倾向让全脑电场改变,而TMS更倾向在刺激的局部区域产生电场。程宇琪表示,精神类疾病与传统疾病机制不同,是由大脑内多核团、多区域、多通路、多种递质、各种脑电节律相互作用失调引起的疾病,目前只有强电流刺激是能够对以上诸多方面都有直接作用的治疗方法,也是对于多种精神类疾病有显著疗效,且无需特定靶点的可能机制。
据了解,经颅强交流电刺激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经颅电刺激方法,可有效直接刺激大脑大部分区域,可以直接刺激大脑深部核团、改变神经递质水平,影响脑电节律,从而增强脑功能,治愈疾病。目前,其被FDA批准用于焦虑、抑郁、失眠的治疗,被NMPA批准用于失眠和抑郁的治疗。
在本次云南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上,经颅强交流电刺激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临床技术与研究方向,引起了现场专家学者的广泛讨论,程宇琪总结到:“电休克是精神科最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超强能量对全脑的直接刺激是其有效的物理基础,同时也带来相应的副作用和不方便,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近十几年弱能量刺激的技术应运而生如经颅磁刺激、小于4mA的直流、交流电刺激,但疗效与MECT相比非常不能令人满意,刺激能量的过小是疗效差异的本质原因,因此找到合适强能量的刺激,又无副作用是无创物理治疗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