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飘香,硕果累累。金黄稻穗随风摇曳,金色麦浪掀起涟漪,秋天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呈现出一片丰收在望的喜悦景象。成都锦城学院的学子们走进田间地头,手握镰刀等农具,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热火朝天地参加“割水稻庆丰收”特色劳动教育活动。收水稻、打谷子,师生们不分昼夜地辛勤劳作,繁忙的劳动场景成为锦城校园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早在建校之初,锦城学院就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内容之一,2006年开始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始推行“三练三创”实践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会做人,能做事”,让劳动成为每一位锦大学子成长所需之课堂。“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种秧苗、割稻谷、收菜籽等劳动,都已经成为了劳动课堂上的传统项目。2018年,学校成立了劳动学院,在劳动教育方面改革创新、争创品牌。劳动学院负责我校劳动教育相关教学工作更加系统化地组织开展,注重把劳动教育从技能教育提升到品质教育。我校每年举办的“春耕节”活动已经成为我校劳动教育的一张特色名片。如今,我校劳动教育已成功开展17年,先后有8万名学生、2296个班级参与了劳动教育课程,累计完成劳动学时超560万,累计种植农产品多达60个品种,培育了20多个花卉品种,农产品产量高达10万斤。
更值得欣慰的是,一批批锦城学子在这里获得了非认知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平衡发展,劳动教育不仅要学生们出大汗,下大力,下苦力,还要求他们勤思考、懂技术、会创新,学子们在劳动中不断锤炼意志品质,练就新的本领,获得全面成长。今年,202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6班的李垟同学连续三天参加收割,每天从早上开始坚持到晚上9:30结束。他在此次劳动实践中得到了收获的喜悦,也品尝到了劳动的辛乐。他说道:这几天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劳动,每天结束后回到宿舍,感觉手酸腿软的。让我回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看到大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场景。看着他们忙碌的背影,我在想,如果没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很难能理解别人所说的农民的劳累和辛苦。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应该多参加一些书本以外的活动,像劳动、实践、志愿者之类的,可以从中拓展视野、扩充见识、加强动手能力,对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不无好处。另外,切身的体验让我感受到了国家各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掌握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对于社会全面进步、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更应该努力学习、踏实前行、提升自身能力,在未来的国家和社会发展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实现人生价值。(甘雨丝、肖静、蒲诗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