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了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项目,为高校双一流和双高内容建设、产教融合改革,搭建新型校企协同创新立交桥。
如何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适配度,是新时代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开展的“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将为此提供强大支撑。通过“专精特新”企业、关键产业链重点龙头企业的参与,帮助高校打通相邻专业间的壁垒,对照申报方向的产业链结构形成专业群,破除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间的“卡点”和“堵点”。
通过对照“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中的新业态、新技术、新岗位,加快课程教学内容迭代,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领域科学对接。通过对照“专精特新”企业所在产业链的全生态人才梯队岗位的能力要求、工作内容、运营环境,建设工学结合的实践课程案例资源库,打造跨专业协同实训基地等岗证赛课融通实训平台,营造虚实协同的实训环境,不断夯实学生实践能力。
本次专项工作的实施将为高校打造一个融合线上线下、虚拟仿真、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反映“专精特新”企业岗位需求特点的新型课程体系;为高校搭建一批集科研育人、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型产业人才培养载体,形成可复制、能推广、见实效的示范性人才培养体系。
据悉此次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推出的专精特新产业学院项目,计划围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的重点产业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分批遴选办学基础扎实、产业服务能力强的高校,联合“专精特新”企业、关键产业链重点龙头企业、地方(地市级以上)中小企业中心、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等单位,依托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共同建设100至150所专精特新产业学院,为相关单位同高校深化合作搭建一批融科研教学、实践实训、创业就业、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产业人才培养载体,探索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可复制、能推广、见实效的示范性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