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王立非:以基地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我国语言服务出口能力

王立非:以基地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我国语言服务出口能力

2022年3月15日,商务部等7部门批准北京语言大学等14家单位为首批语言服务出口基地。语言服务出口能力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包含语言服务贸易进出口,语言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服务企业获取跨境资本和要素资源、为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实现海外经营效益最大化的能力。

自2009年以来,全球语言服务市场一直稳定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7.8%,这一速度超过总体经济增长速度(CSA Research, 2020)。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语言服务行业规模预计2022年为548-577亿美元之间。其中,欧盟国家的语言服务业产值约占全球的49%,美国语言服务业产值约占39%(CSA Research, 2021)。根据中国译协2022年报告的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9656家在营语言服务企业的产值约为554.5亿元人民币(约87.7亿美元),约占全球语言服务市场总产值的17%。

一、我国语言服务贸易竞争力亟待提高

(一)全球语言服务贸易持续增长

2017~2021年间,欧洲语言服务贸易竞争力持续稳定上升,五年平均值为3.7。尽管受到了2020年全球范围新冠疫情的重大影响,据统计,2017~2021年,北欧地区语言服务企业的总产值均值约为20.7亿美元,约占欧洲语言服务企业总产值的60%。2021年,英国大型语言服务企业-如文思公司(RWS Holdings)以9.73亿美元的年收入稳居世界百强企业榜首,领先第二位的完美翻译(TransPerfect)公司(美国)1.2亿美元,彰显了欧洲语言服务企业的雄厚实力和领先的国际竞争优势。

美洲语言服务贸易竞争力处于较强水平,2020年达到最高值3.4;近五年的平均值为3.0,行业平均产值约为28.17亿美元;单企业平均产值为1.17亿美元。2019~2020年全球语言服务100强榜单前3名均为美国企业,3家企业的产值2020年合计高达24.8亿美元,占所有美洲上榜企业总产值的78%。其中,TransPerfect 是全球榜单中最大的公司,拥有4342名员工,营业额是基准收入的99倍,过去几年开展连续性并购交易,不断扩大规模和实力;Lionbridge曾在纳斯达克上市,正准备重返证券市场;LanguageLine Solutions全职员工数量高达10500人,在百强企业中位列第一。

亚太地区语言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2019~2021年的平均产值分别为0.42亿、0.51亿、0.52亿美元。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增幅骤降。该地区贸易竞争力总体偏弱。全球语言服务贸易竞争力为2.56,亚太语言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为1。可以看出,亚太地区的语言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要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亚洲是语言服务新兴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和文化贸易的增长,促进语言服务贸易不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二)我国语言服务贸易增长潜力巨大

近五年中国语言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值为2.55,各省市语言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值为1.6,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2021年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达到2.1;单企业近五年平均产值约为0.66亿美元,高于亚太地区单企业的平均产值0.4亿美元。2020~2021年,从贸易竞争力指数得分来看,疫情对头部企业的影响较大,这也与企业海外经营绩效下降有关。但疫情也催生了在线数字语言服务需求,部分语言服务企业已经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调整业务布局,企业产值实现稳固增长。

我国31个省市语言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平均得分为1.6。其中,竞争力最强的为北京(11.09)、上海(6.88)、江苏(6.70)和广东(5.52)。这4个省(市)同样也是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三大经济圈的核心,说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语言服务的需求越高。有24个省市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低于平均值,占比77%。反映出我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极不平衡,企业和要素资源都集中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沿海地区,同时也反映出经济发达程度对语言服务需求和竞争力产生直接影响。2021年,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语言服务企业数量就占了全国总数的56.46%。根据预测,我国语言服务行业未来几年发展势头良好,需要进一步提升跨境语言服务能力,加大语言服务贸易,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数字经济新发展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契机,扩大语言服务出口业务,为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最贡献。

虽然目前国家没有出台直接相关的产业政策,但对其它相关领域的扶持政策同样可以让语言服务行业和企业从中受益。例如,由商务部、中宣部等5部委共同认定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文化出口项目”目录中,越来越多的语言服务企业获得国家资助。再如国家出版业“走出去”的重要工程“丝路书香工程”的“重点翻译资助项目”,其项目数量在逐年上升,覆盖了“一带一路”的几十个常用语种。在工信部公示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的目录中,也出现了语言服务企业的名称和语言相关的大数据开发项目。二是战略重要性开始显现,在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语言服务的战略重要性逐渐凸显,语言服务业开始更多的参与到国家战略项目中。国家首次批准成立语言服务出口基地。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语言服务业的推动作用。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2009~2021年,我国文化服务进出口规模由177亿美元增长至1244亿美元。文化服务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也会带动语言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另据产业预测,到202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将达到90572亿美元,需要的语言服务体量约达到8861.14亿美元左右的产业规模。二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对数字语言服务的需求。新零售领域、智能汽车领域,能源及制造领域等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字语言服务。

二、促进我国语言服务贸易增长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导向,向外开拓市场

一是给予语言服务出口方面的政策优惠和支持,增强技术创新力度,加大人工智能语言技术的科研投入,加强语言技术成果的高效转化。推动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二是加大语言服务产业规划引导力度。按国家和各省市的产业发展规划,集中力量打造语言服务业优势品牌、特色产品、创新优势。重点建设公共语言服务大数据平台,根据国家刚出台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要求建设;2)语言服务资源管理平台,包括语言信息资源、语言技术资源、语言人力资源、语言数据资源等;3)应急语言服务管理与响应平台,包括全球语言服务进出口大数据分析平台、全球语言服务大数据融媒体分析平台、人工智能语言科技中心、多语言呼叫中心平台。

(二)设立产业基金,扶持产业发展

设立中国语言服务出口产业基金,以政府引导资金撬动,吸引各方资本投入,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促进语言服务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语言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主要投向数字语言服务,文化贸易,国际传播,体育语言服务,影视语言服务,机器翻译,人工智能语言科技,语言大数据等相关行业出口,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支持区域语言服务出口协同发展,促进形成语言服务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实施供给侧改革,培养语言服务人才

加大机制体制创新力度,建设国家级语言服务出口基地。 抓住国家设立语言服务出口基地的契机,建设一批新机制学院,如语言服务产业学院,建立产业基地+产业学院的模式,产学研融合,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培养人才。基地采取借船出海、随船出海模式,跟随国家企业项目到海外,提升出口创汇能力。

语言服务应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服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语言服务产业化进程、提升国际化水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文为国家语委2020年度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语言管理理论建构研究”[ZDA135-16]的相关成果)

(作者介绍:王立非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级语言服务出口基地首席专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财经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gcaijingjie.com/gundong/2555.html

财经街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